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杨信彰: 英语物理学语篇中的言据性动词

杨信彰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英语物理学语篇中的言据性动词

杨信彰

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


摘要:言据性作为一种独特的语法范畴,关注的是信息的来源。由于英语语言缺少表示信息来源的形态标记,言据性主要通过其他词汇语法手段来体现。鉴于物理语篇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在韩礼德(Halliday)有关言据性论述的基础上,选取物理学教材和论著作为语料,借助语料库软件观察和分析感知动词、认知动词、意愿动词、情感动词和言语动词作为言据手段的行为,从而说明言据性动词在不同语篇类型呈现信息来源的特点。

关键词:言据性;言据性动词;物理学语篇

作者简介:杨信彰,男,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研究。

学习文献:杨信彰. 英语物理学语篇中的言据性动词[J]. 《英语研究》, 2018(7):66-76.

期刊查询:

《英语研究》官方网站:http://column.sisu.edu.cn/engstudy/ 

《英语研究》知网入口: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ENYJ

注:

1. 本文系作者根据第15届中国功能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写成。

 2. 本文获得作者和期刊社授权推出。

学术观点|杨信彰:学科语篇研究的若干问题



语言学通讯推荐 欢迎点击选购

0.引言

言据性作为一种独特的词汇语法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的角度也较多。言据手段散见于各类语篇之中,成为一种交互元话语标记(Hyland, 2005:49),但言据手段的选择也受到语篇体裁的影响(Aikhenvald, 2004:379)。在词汇上,动词的使用可看作言据手段的一种选择。由于物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科目,认识和掌握物理教材和论著的言据手段使用模式可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以上思路,选择英语物理学教材和论著中表示言据的感知动词、认知动词、情感动词、意愿动词和言语动词进行探讨,旨在说明这些动词在物理教材和论著中呈现信息来源的特点。

1.言据性的定义

言据性属于一种语法范畴,其基本作用是表示信息来源(Aikhenvald, 2003:25, 2004:3, 2006:320)。艾亨瓦尔德(Aikhenvald)(2003:7)认为言据性独立于情态和语气范畴,但也认为言据手段的延伸意义可与情态或或然性重叠,取决于具体的系统或言据手段的意义。

一些学者(如Palmer, 1986, 2001; Aikhenvald, 2003, 2004)从类型学的角度对言据性进行深入探讨,专门研究了作为语法范畴的言据性。由于各种语言都有表示信息来源的方式, 艾亨瓦尔德(2003:2-3)根据世界上500多种语言的语法将言据系统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没有标明言据来源,只说明信息是间接获得的;第二类标明言据来自视觉、推论或他人报告。第二类还可细分为若干小类。语言不同和研究视角不同,言据的分类也不同。据艾亨瓦尔德(2003:3-6)的归纳,有的语言把言据性分为两类(如目睹与非目睹),有的语言的言据性分为三类(如视觉、推论和报告),有的语言分成四类(如视觉、非视觉、推论和报告),还有的语言分成五类,甚至更多。帕默(Palmer)(2001:22)的言据系统包括了感知言据和报告言据。感知言据分为视觉类、非视觉类和听觉类言据。报告言据进一步分为第二手报告、第三手报告和传言(Palmer, 2001:40)。帕默(2001: 43-51)通过对诸多语言的观察,区分了直接言据和间接言据,指出在一些语言中常用的言据手段是视觉言据,而在其他一些语言视觉和听觉言据最常用,其他感知言据用得较少。阿勒斯(Arrese)(2011:206-210)的言据性分为经验言据、认知言据和交际言据,都属于认识立场标记语,每一种包含着直接言据和间接言据两个小类。可见,感知、推论和报告都是语言中重要的言据策略。

言据手段的使用反映了人们谈论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按照惠特(Whitt)(2009:20)的解释,视觉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手段,也是最可靠的手段,因此视觉感知动词自然就会使用得最多。惠特(2009:11)把通过感知获得的证据看作直接言据,把通过传言或者推论得到的证据看作间接言据,认为两者都和感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用于推论的言据也是需要通过感知获得。感知是直接言据的突出代表,而传言则是间接言据的代表(Whitt, 2009:9)。

2.言据手段和言据性动词

虽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语法范畴上的言据性,通过词缀来体现言据性,但所有的语言都有表示知识来源的词汇手段(Aikhenvald, 2003:1, 2004:10)。由于英语缺少呈现信息来源的固定形态手段,词汇手段成为英语表示言据的一种方法。切夫(Chafe)(1986:261)在研究英语会话和学术写作的言据性时认为英语的言据手段十分丰富。除了say, hear等感知动词之外,英语还有表示言据的其他手段,如情态动词、系动词以及clearly、reportedly、surely等副词(Aikhenvald, 2003:2; Whitt, 2009:15-19)和一些名词化的名词(Arrese, 2011:208-209)。在阿勒斯(2011)的模式中,感知动词(如see、witness)成为经验言据的一种表达策略,心理动词(如believe、know)属于表达认知言据的一种手段,言语动词(如say、state)成为交际言据的一种表达手段。阿勒斯(2011)的心理动词相当于韩礼德(Halliday)(2014)的认知动词。

韩礼德(2004:604,2014:676)把投射句、角度(angle)环境成分以及情态附加语看作表示信息来源的体现手段,但未对言据性做出专门的论述,而是将之放在投射现象的讨论中。韩礼德(2004:380, 2014:447)把投射分为言辞投射和思想投射,每一类再进一步分为并列型和主从型。在韩礼德(2014:509)看来,言语小句投射言辞,心理小句投射思想。这种言辞或思想在词汇语法上通常由限定性或非限定性小句所体现。韩礼德(2004:208, 2014:256)把心理小句中体现心理过程的动词分为四类:感知(如sense、hear)、认知(如think、know)、情感(如like、please)和意愿(如want、wish)。具体说来,英语中表示言据性的动词主要有言语小句中的言语动词以及心理小句中的感知动词、认知动词、情感动词和意愿动词等。由此可以看出,言语动词在言语小句能够帮助投射言辞,而心理动词在心理小句则能够帮助投射思想。

在感知动词和言语动词的研究方面,莱文(Levin)(1993)根据英语动词的句法行为和意义区分出了感知动词和交际动词。感知动词表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意义,包括see、sound、feel、smell、taste等动词(Levin, 1993:185-188)。莱文(1993:202-212)的交际动词相当于功能语法中的言语动词,包括argue、ask、e-mail、tell、say、warn等。这些动词包含了信息传递、说话方式或者交际工具方面的意义。惠特(2009)把感知动词分为两类:以主语为导向的感知动词和以宾语为导向的感知动词。在惠特(2009:21-22)看来,以主语为导向的感知动词属于描写施事者感知行为的及物动词,小句的语法主语为感知者。这类动词分为体验者感知动词和施事感知动词。前者关注感知行为,后者关注感知意图。以宾语为导向的感知动词的感知对象是句子的主语,属不及物动词。在认知动词方面,韩礼德(2004:206,449)把投射和心理小句联系起来,认为心理小句投射了思想的内容,但还可呈现动作事件和事实 (Halliday,2014:251)。实际上,这类投射主要通过认知动词、感知动词、情感动词和意愿动词来体现言据。

可见,感知动词、认知动词、情感动词和意愿动词和言语动词在言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感知动词可呈现动作事件和事实,认知动词、情感动词和意愿动词可投射思想,而言语动词则可投射言辞。由于英语的言据性与具有言据性语法范畴的语言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通过英语的这些动词及其施事,我们可看到言据是源自说话人/作者还是源自他人,了解言据是属于心理言据还是言语言据。

3.物理教材和论著中的言据性动词

许多学者(如Chafe, 1986:267; Aikhenvald, 2004:373; Hyland, 2005:96; Van Dijk, 2011: 38)把言据手段在学术语篇中的使用看作是观点可靠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切夫(1986:267)提到英语使用感知言据来表达推论的根据,使用see、hear、feel等显性的动词来表示信息的可靠性。但是语篇类型和学科领域不同,言据手段的使用也会存在差异。一些学者(如Aikhenvald, 2004; Hyland, 2005; 陈明芳, 2008; 杨林秀, 2015)研究了言据手段的使用与类型语篇的关系。艾亨瓦尔德(2004)讨论言据手段在故事中使用时指出叙述习惯和内容会影响言据手段的选择。海兰德(Hyland)(2005)的研究表明科普文章和教材使用的言据手段比学术论文少。陈明芳(2008)根据研究动词、认知动词和话语动词的分类,对英语博士学位论文中的转述动词进行了研究,发现话语类转述动词出现最多。杨林秀(2015)探讨了英语学术论文中的研究手段,发现转述言据手段在英语为母语的学术论文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论文的引言部分使用最多。鉴于动词在英语言据性中的作用,同时考虑到物理语篇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选取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2005年出版的物理学教材《物理学:原理及问题》(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借助AntConc软件观察和分析教材中五类动词作为言据手段的行为。教材的正文部分共有393141个词,不包括教材中的目录、索引和附录。此外,为了便于参照,本文还分析了物理论著。这些论著包括坎农和史瓦莫吉(Cannon & Shivamoggi)(2006)编著的论文集《湍流的数学及物理学理论》(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Theory of Turbulence)以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和《材料科学及工程报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期刊近三年发表的六篇论文(见Berson et al., 2015; Gupta et al., 2015; Lesne et al., 2016; Berloff et al., 2017; Cole et al., 2017; Leijten et al., 2017),总词数为183786词。由于言据语义的复杂性,以下的分析主要依据韩礼德(2004,2014)关于心理动词和言语动词的分类。

3.1感知动词

感知动词表示感知活动或者状态。韩礼德(2014:257)将感知动词看作体现心理过程的一类动词,列举了十个感知动词。拜伯(Biber)等人(1999:368-369)把感知动词归入心理动词,并通过语料库检索出词频大于每百万词300次的英语常用心理动词23个,其中有感知动词see、feel、hear、listen。本文根据韩礼德(2004, 2014)和拜伯等人(1999)的分析,结合语料检索所显示的词频列表word list和人工识别,检索教材中表示感知意义的动词。教材和论著中词频大于(或等于)2的语料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视觉感知动词出现最多,而听觉感知动词和触觉感知动词出现很少,嗅觉感知动词和味觉感知动词不出现。这表明物理教材和论著主要关注的是视觉、听觉和触觉所感知的现象。但是,两类语篇也存在着差异。例如,hear和touch在教材中分别出现54次和80次,但在论著中却未出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言据性指的是信息来源,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作为言据手段的动词,因此,分析需要排除感知动词的非言据用法。例如:


(1)Most people cannot hear sounds with frequencies below 20 Hz or above 16,000 Hz. (McGraw-Hill, 2005:406)


上例中的“hear”虽然是感知动词,但整个句子呈现的是个事件,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获知事件的途径和来源,因此本文未统计动词的这类用法。但在下例的“as perceived by our sense of hearing”中,“perceive”可看作言据手段的感知动词。


(2)The loudness of a sound, as perceived by our sense of hearing,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amplitude of the pressure wave. (McGraw-Hill, 2005:406)


基于这一思路,本文主要考察表示言据意义的V+小句、as+Ved以及作为插入语的 N+V结构,包括它们的变体。词频大于(或等于)2的感知言据动词在物理教材和论著中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情况看,两类语篇均使用视觉感知动词,但总体说来,两类语篇使用的感知言据动词不多,教材使用了七个,而论著只使用四个。论著更多地使用see和note这两个视觉感知动词,教材偏爱使用note、see和notice。有趣的是,听觉动词、触觉动词、嗅觉动词和味觉动词作为言据手段的情况均未出现。因此,视觉感知动词构成物理语篇的一个显著特征。

3.2认知动词

韩礼德(2014:517)列出了21个认知动词。拜伯等人(1999)未专门区分出认知动词,而是将认知动词归入心理动词这一类里。以下结合语料检索产生的词频列表,本文采用分析感知动词的方法,排除认知动词的非言据性用法,主要观察认知动词作为言据手段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词频大于(或等于)2的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看出,物理教材使用了24个认知动词,论著使用了20个认知动词,表明物理语篇分布了多种认知心理过程,物理知识的构建涉及了多种认知心理活动。但是,表3显示,物理教材中认知动词的比重比论著要高,动词suppose和assume尤其明显。Suppose和assume主要出现在教材的习题和叙述里,句子使用的大多是祈使语气。教材编者通过认知动词的使用要求学习者进行假设推理,从而培养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在例(3)中,动词“suppose”表示后接小句的命题内容来源于假设。


(3)Suppose a chimpanzee swings through the jungle on vines.(McGraw-Hill, 2005:309)


论著也有类似的情况。例(4)通过认知动词“suppose”使用祈使语气邀请读者共同假设所出现的事件。


(4)Now, suppose we repeat the experiment many times and …. (Cannon & Shivamoggi, 2006:169)

3.3 意愿动词和情感动词

韩礼德(2014:257)列出了15个意愿动词。拜伯等人(1999)未专门区分出意愿动词,而是将之归入心理动词。以下采用上述方法,着重考察意愿动词作为言据手段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语料中词频大于(或等于)2的意愿言据动词使用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作为言据手段的意愿动词在物理语篇中出现较少,但教材使用的意愿动词比论著多。want在教材中出现了64次,用以表示事件或动作出自于作者或读者的意愿。例如:


(5)You want the door to fit well on a cold winter day. (McGraw-Hill 2005:363)


例(5)通过意愿动词“want”来表示事件“the door to fit well on a cold winter day”源自于“you”的意愿。

韩礼德(2014:257)列出了54个情感动词。拜伯等人(1999:743)将之称作情感立场动词,并列出了语料库中的动词38个。结合语料检索的词频列表,本文考察情感动词作为言据手段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结果发现教材只出现两例的动词prefer。这表明情感动词不是物理语篇的主要言据手段,叙述极少有情感介入。

3.4言语动词

拜伯等人(1999:368-370)将言语动词称作交际动词,根据语料库的检索列出了词频大于每百万词20次的英语常用言语动词67个。韩礼德(2014:514)也列举了体现言语过程的动词45个。与感知动词一样,并非语料中所有的言语动词都用于表示信息来源而具有言据意义。因此,本文结合语料检索所显示的词频列表,采用以上分析言据性感知动词的方法,排除了非言据性用法,重点检索了言语动词作为言据手段在物理教材和论著中的分布情况。词频大于(或等于)2的语料检索结果如表5所示。


表5说明,两类语篇在言语动词的使用上有细微的差别。与感知动词相比,教材和论著由于叙述和论证的需要,使用的言语动词比较丰富。但从次数和千分比来看,论著使用的言语动词相对比教材少。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用explain、describe、state和say。动词explain主要出现在教材的练习部分,使用的是祈使语气。教材编者通过动词explain要求学习者用语言解释一些物理问题,如下面的例(6):


(6)Explain how the significant digits were determined …(McGraw-Hill, 2005:25)


而explain在论著却出现在陈述语气中。例如:


(7)As explained in the introd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of transported fields involves the analysis of …(Cannon & Shivamoggi, 2006:10)


例(7)使用的是陈述语气,通过言语动词explain说明了信息的渠道和来源。

以上观察了五类动词作为言据手段在物理教材和论著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在不同语篇,这些动词的使用也不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和图2显示了五类动词作为言据手段分别在物理教材和论著中出现情况。认知动词在两种语篇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教材中,认知动词使用次数最多,其次是言语动词。在论著中,认知动词使用次数最多,其次是感知动词。这说明,物理知识不是全部能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呈现的,还需要借助言语活动。

4.结语

以上分析并讨论了言据性动词在物理语篇中的大体分布情况。虽然言据性动词在物理语篇中的比重不大,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这些动词的使用趋向。首先,五类动词在教材中总共出现1530次(占教材语料的3.8917‰),在论著中出现445次(占论著语料的2.4213‰)。可以看出,教材使用的言据性动词比论著多。同时我们还看到,言据性动词的使用与语气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教材和论著较多使用视觉感知动词作为言据手段,通过视觉言据来表示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以及可观察到的事实(Aikhenvald, 2004:373)。第二,物理教材和论著使用了多种认知心理过程,但物理教材使用的认知动词比论著多。教材编者通过认知动词的使用培养学习者的推理分析能力。第三,物理语篇使用较为丰富的言语动词,但教材使用的言语动词相对比论著多。第四,教材使用较多的认知动词和言语动词,而论著使用较多的感知动词和认知动词。这说明,物理知识不是全部能靠感官直接感知出来的,还需要通过言语和其他心理活动来表征。此外,这些动词在具体的使用中并非都具有言据性。了解和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理学科使用言据性动词的话语习惯,认识物理教材和论著呈现观点和物理知识的方式,能增强学习者的学科识读能力。

英语言据手段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英语缺乏表达言据意义的形态手段,许多言据意义是通过隐性方式体现的。例如:


(8)This is an inhomogeneous linear stochastic equation whose solution is easy to express via the matrix W(t).(Cannon & Shivamoggi, 2006:14)


例(8)没有使用言据手段,其言据类型和来源比较模糊,取决于语境和读者的认识,可能是认知言据,也可能是言语言据或感知言据。


参考文献略,请参照《英语研究》纸质期刊或者从知网下载电子论文。

本文编辑:李文 上海交通大学

本文审核:王峰 吉林大学


语言学通讯推荐网课

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

11位国际顶尖小说家的作品+11位国内顶尖文学研究者解读

扫码听课¥69元


科研助力| 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
文学研究| 风靡欧美的企鹅文学“小黑书”,终于来中国了!文学研究| 走近文学大师 :陈众议、陆建德等11位专攻学者权威解读语言学通讯外文书店科研助力| 2019年国社科后期项目申报辅导(线上课程)

如何理解政治:25部西方经典著作重读

复旦名师 任军锋教授主讲



推荐:语言学通讯总结了2019年下半年学术会议、研修的信息

(涵盖语言学、文学、翻译学)

赞赏语言学通讯

!


2019年下半年学术会议一览

如果您对文章感兴趣,

请长按右方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我们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快和我们互动吧。

语言学通讯

LingForum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_^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